5月伊始,歐洲央行緊縮預期進一步增強。日前,歐元區主要國家疫情均已進入緩和階段,防疫措施已基本解除;但新冠變異毒株帶來的疫情風險仍然存在。與此同時,歐元區3月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HICP)同比漲幅高達7.5%,核心HICP同比上漲3.0%,較2月分別上升160個、30個基點。歐洲央行加息壓力加大。
與歐洲央行類似,英國通脹于3月同樣迎來了“7時代”,同比增速達到7%,續創30年新高。然而,與美聯儲的激進立場形成對比,近期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官員對政策前景的表態相對謹慎。目前,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可能在6月議息會議中明確加息時點、而首次加息可能在9月。英國央行有望在5月議息會議上將政策利率繼續提高25個基點至1%,高于疫情前水平。
通脹風險仍將上行
綜合來看,歐洲大部分國家已經放寬了防疫措施。例如,德國政府取消了全國范圍內絕大多數疫情限制措施,目前僅在少數場合對佩戴口罩作出一般性要求。法國政府取消了疫苗通行證,且在絕大部分室內場所不再強制民眾佩戴口罩。5月起,意大利的四色防疫區域限制系統將被停止使用、50歲以上未接種疫苗的員工不再需要無薪停職,但醫護人員在年底前必須繼續遵守疫苗接種的規定。西班牙政府則在4月20日全面廢除口罩令,即室內及室外場所均無需佩戴口罩。不過,具有更高傳播性的新型重組毒株XE已在歐洲多國發現,德國、西班牙日新增病例數略微抬頭。此外,多國相繼報告了數起不明原因的幼兒肝炎病例。
在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的推動下,今年3月歐元區HICP同比上升至7.5%(前值5.9%)、核心通脹同比上漲3%(前值2.7%)。其中,能源價格上漲推動歐元區通脹持續走高。從分項看,能源和食品領漲。2022年3月,歐元區能源價格的同比增速最高,漲幅達44.7%(2月為32.0%),環比上漲12.5%;其次是食品、酒精和煙草,同比增速為5.0%(2月為4.2%);非能源工業品(3.4%,2月為3.1%)和服務(2.7%,2月為3.1%)變動最小。從國別看,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通脹上升動能強烈。地緣政治危機背景下,俄烏兩國對歐洲地區的供應鏈受阻,特別是能源和小麥等大宗商品的出口大幅下滑甚至阻斷,導致物價水平和通脹預期攀升。其中,德國高度依賴俄羅斯的能源產品,有一半以上的天然氣、一半的煤炭和大約三分之一的石油從俄羅斯進口,受俄烏沖突沖擊,其通脹上升的動能較為強勁。展望未來,歐盟政治立場與能源需求的矛盾、俄烏沖突帶來的新一輪供應鏈瓶頸以及進一步攀升的通脹預期使得歐元區通脹仍面臨較大的上行風險。
歐洲央行年內或加息
在此壓力之下,當前已有越來越多的管委呼吁6月結束資產購買、今年中旬開啟加息進程。日前,德國央行行長納格爾表示,歐洲央行或許能夠在第二季度末結束凈資產購買行動,并可能在第三季度初加息。有歐洲央行官員表態,由于存在“重大”的通脹風險,歐洲央行需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最快可能在7月加息,這也是歐洲央行高級官員首次給出明確的加息時點。
在4月例會上,歐洲央行重申3月議息關于加快退出量化寬松(QE)的時間表,即資產購買計劃(APP)月度(預計)購債規模為4月400億歐元、5月300億歐元、6月200億歐元,如無特殊情況,三季度將結束APP。今年1月至3月,PEPP(抗疫緊急購債)凈購債依次為500億、400億、300億歐元,逐月削減,從二季度開始不再凈購買,僅維持到期再投資;資產購買計劃(APP)1月至3月凈購買量分別為188億、207億、219億歐元,低于計劃購買量(上限)。2021年四個季度中,歐洲央行各季度月均擴表幅度依次為2.3%、1.6%、1.7%、1.2%,而今年一季度月均擴表幅度降到0.6%,已明顯放緩。歐洲央行表示,在結束QE一段時間后逐步加息。歐洲央行對加息時點的引導,較市場預期略晚——此前市場預期最早6月就可能加息。因此,歐洲央行年中加息的可能性較小,最早可能會在9月。
與歐元區類似,英國通脹于3月同樣迎來了“7時代”,同比增速達到7%,續創30年新高。然而近期英國央行官員對政策前景的表態相對謹慎,與美聯儲的激進立場形成對比。因此,對英國央行而言,在5月開啟主動縮表的可能性較小,在美聯儲大概率實施激進加息之下,英國央行5月可能會溫和加息25個基點。
來源:金融時報